刘录祥
处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活动家是第三方嘉宾邀约平台。可根据演讲议题、会议日期、活动预算等要求,为您提供该领域内专业嘉宾演讲邀约服务。您可准备好活动信息后,联系客服电话:18911802888(工作日9时至18时,仅邀约嘉宾出席活动,其他需求勿扰)
刘录祥,男,研究员,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9年7月-2003年2月在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工作,2003年3月进入新组建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植物诱变新因素的发掘与小麦细胞工程育种研究。现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遗传育种系主任,兼任中国原子能农学会辐射遗传及航天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作物生物技术分会秘书长、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植物育种项目协调员、国家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核农学报》常务副主编等。
植物诱变新因素的发掘、诱发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小麦分子改良
现承担课题编辑
1、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委“航天育种工程”项目(2004-2008);
2、国家十五863课题“稻麦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2002AA241011”(2002-2005);
3、国家十五863子课题“利用DREB转录因子改良小麦抗逆性的研究2001AA212121” (2001-2003);
4、国家十五863子课题“青椒和番茄航天诱变技术创新和新品种选育2002AA241021”(2002-2005);
5、国家十五863子课题“优质、多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2001AA241038”;(2001-2003);
6、国家973专项“植物对重力信号的感知、传导和反应的机制的研究2001CC A00800”(2001-2004);
7、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辐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及其开发2002BA406B04”(2002-2004)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能混合粒子场对农作物的生物效应研究30270345”(2003-2005);
9、FAO/IAEA/RCA项目“促进粮油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种质交流网络RAS5/040”(2002-2006);
10、FAO/IAEA/INT项目“核生技术促进盐渍区粮、饲作物耐盐性改良INT5/147”(2003-2005);
11、FAO/IAEA合同项目“重离子束诱变小麦DNA序列效应研究CPR12610/R0”(2003-2008)。
主要研究成果与业绩:
1989-1993年主要从事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出了作物新品种灰色综合评估法和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已被作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广为应用。
1994年以来,主要从事小麦诱发突变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建立起高效的小麦核反应定位诱变定向筛选技术、克服基因型障碍的小麦细胞工程与遗传转化系统,以及耐盐小麦单细胞系统离体诱变筛选技术体系。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研究了航天环境各因素的诱变特异性,开创了地面模拟航天环境诱变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
先后合作育成陕农78、烟辐188高产优质小麦和原甜1号优质高产饲用甜高粱等新品种。近期选育的H89和H6756等耐盐小麦,耐盐性均达到一级,其中优质面条小麦H6756已完成山东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12%-16%,已报品种审定。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小麦新种质SP8581集极早熟、强筋优质和综合耐病等优点于一身,已发放各育种单位利用。有多个新品系正在参加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
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1项、农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加编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