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详情 |
发票类型:增值税普通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
力电耦合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各类材料和体系中,覆盖铁电和多铁材料、电化学系统、以及各类生物体系,对其性质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力电耦合效应与铁电材料的极化有序息息相关,因而能被用于研究包括极化翻转、畴界钉扎、以及多铁耦合等在内的各种复杂现象。力电耦合也支撑着许多生物体系的各种功能,从神经控制的肌肉收缩,到电势控制的细胞离子通道开关。在更广义的范畴,力电耦合几乎存在所有的电化学转换过程之中,是能量转换与输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直到最近,我们仍然缺乏在纳米尺度上对力电耦合效应进行直接观测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不能对微小的力电耦合系数进行精确的定量测量,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对材料及电化学系统力电耦合效应的深入研究。
过去十余年,压电原子力显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纳米尺度力电耦合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近几年兴起的电化学应变原子力显微技术更是给纳米尺度电化学过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在铁电材料中,压电原子力显微镜被用于纳米尺度的电畴静态及动态成像,为铁电材料的形核、电畴翻转、电畴和缺陷的相互作用、以及铁电疲劳等各种现象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而电化学应变原子力显微镜则为表征局部尺度的离子运动热力学和动力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精度。
国际压电原子力显微技术暨纳米尺度力电耦合高级研讨会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每年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轮流举行。继201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是该国际系列研讨会第三次在中国召开,旨在聚集学术界及工业界多功能材料、电化学系统、以及原子力显微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促进合作,深入介绍压电、电化学应变和相关原子力显微技术及其最新发展动态,展示其在压电、铁电、多铁材料以及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并提供各种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演示。
研讨会为期三天,由专题报告、实验演示和墙报三部分组成。多名原子力显微技术的开创先驱及多功能材料和电化学系统领域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将做特邀报告。多家国际知名厂商将参会演示。我们也邀请参会者带来自己的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和测试。
研讨会还将评选优秀墙报,并将组织优秀论文在一流SCI期刊出版特刊。
会议名称:2016国际原子力显微技术暨纳米尺度力电及化学耦合高级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6年6月12-14日
会议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会议中心
2016年6月12日 报到及招待酒会
2016年6月13日 研讨会、午餐、墙报、演示及宴会
2016年6月14日 研讨会、午餐、墙报、演示及晚餐
特邀报告人
Sang-Wook Cheong, Rutgers University, US
Sergei Kalini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US
Andrei Kholkin, University of Aveiro, Portugal
Roger Proksch, Asylum Research, US
Nagarajan Valanoor,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南策文,清华大学
潘晓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戴吉岩,香港理工大学
曾开阳,新加坡国立大学
朱英豪,国立交通大学
陈伟球,浙江大学
陈立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胡文平,天津大学
李 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毛秉伟,厦门大学
沈 彩,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王 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金星,北京师范大学
方岱宁院士,北京大学
李龙土院士,清华大学
南策文院士,清华大学
万立骏院士,中国科技大学
姚 熹院士,西安交通大学
张统一院士,上海大学
祝世宁院士,南京大学
曹国忠教授,华盛顿大学
刘俊明教授,南京大学
曾开阳教授,新加波国立大学
Marin Alexe,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Nazanin Bassiri-Gharb,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Dawn Bonnel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
Victor A. Bykov,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Russia
Alexei Gruverma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US
Sergei Kalini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US
Andrei Kholkin, University of Aveiro, Portugal
Patrycja Patuch, University of Geneva, Switzerland
Roger Proksch, Asylum Research, US
Nava Setter,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Susan Trolier-Mckinstry,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
Paul We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
共同主席:
郭 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江宇(华盛顿大学)
委 员:
陈 朗(南方科技大学)
陈立桅(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陈伟球(浙江大学)
陈智明(日本京都大学)
高兴森(华南师范大学)
蒋成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林元华(清华大学)
邓 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法新(北京大学)
李国荣(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李 泓(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李敬锋(清华大学)
刘晓燕(重庆科技学院)
罗豪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吕笑梅(南京大学)
孟祥建(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乔利杰(北京科技大学)
任 巍(西安交通大学)
汪 宏(西安交通大学)
吴 迪(南京大学)
熊仁根(东南大学)
曾华荣(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郑海荣(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郑 跃(中山大学)
周益春(湘潭大学)
朱建国(四川大学)
交通指南:<p>海淀区学院路37号</p>
<p>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p><p>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88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珠峰计划”院校之一;2012年,学校入选首批“2011计划”。</p><p><br/></p>
注册费包括所有会议材料、报告、墙报、茶歇、12日招待酒会,以及13日-14日中餐、晚宴。
2016年5月1日前注册
正式代表:¥2000元/人
学生代表(凭学生证): ¥1200元/人
2016年5月1日后注册
正式代表:¥2500元/人
学生代表(凭学生证): ¥1500元/人
相关会议
2025-04-18上海
2025-06-12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