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详情 菜单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2024-06-18 09:00 至 2024-06-18 18:00

深圳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1000人

报名截止

推荐会议:2024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

发票类型:增值税普通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

参会凭证:现场凭电话姓名参会

-会议内容-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World Laser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LMN 2024

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LMN 2024)”将于2024年6月18-19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隆重举行。

此次大会将聚焦各类先进激光技术及制造类应用场景,探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非线性频率变换激光器相关的材料、器件和系统,以及超快和阿秒激光、光频梳、光电集成、太赫兹和光场调控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展现基于激光的先进制造、光子传感、通信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和需求,促进激光及相关应用领域的产学研紧密结合。

本次大会在指导委员会、程序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推荐下,建立了相关专题委员会,组织了十个专题分会场,邀请激光及相关应用领域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作高水平学术报告,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和行业应用端企业代表展现激光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第十七届深圳国际激光与智能装备、光子技术博览会”等行业活动。

 

承办单位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深圳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

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

 

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

汉诺威米兰星之球展览(深圳)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广东星之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制造网》LASERFAIR 

 

 

协办单位

 

美国光学学会

瑞士光学和显微学会

广东省光学学会

南方科技大学

季华实验室

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分会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 打印)分会

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

宝安区激光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

 

专家委员会

大会顾问主席:

侯   洵 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姚建铨 院士(天津大学)

张   杰 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周寿桓 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周克崧 院士(广东省科学院)

王立军 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姜会林 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李儒新 院士(上海科技大学)

王   巍 院士(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毛军发 院士(深圳大学)

徐红星 院士(河南省科学院)

罗先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孙胜利 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姜   澜 院士(北京理工大学)

郑海荣 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大会主席:

范滇元 院士(深圳大学)

汪卫华 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罗   毅 院士(清华大学)

应明炯 理事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大会共主席:

阮双琛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杨中民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秦玉文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刘   敏 教授(广东省科学院)

江绍基 教授(中山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魏志义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

陈卫标 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程   亚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樊仲维 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胡以华 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贾锁堂 教授(山西大学)

靳   伟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李宝军 教授(暨南大学)

李朝辉 教授(中山大学)

林文雄 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刘   永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吕志伟 教授(河北工业大学)

宁存政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乔学光 教授(西北大学)

屈军乐 教授(深圳大学)

沈  平 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孙洪波 教授(清华大学)

王  璞 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王义平 教授(深圳大学)

王云才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王廷云 教授(上海大学)

文双春 教授(湖南大学)

姚建华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苑立波 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曾和平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赵  卫 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赵建林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钟敏霖 教授(清华大学)

朱  晓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吕启涛 首席技术官(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闫大鹏 总工程师 (武汉锐科光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姜东升 主任(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陈念江 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赵   鸿 主任(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姚大虎 秘书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黄治家 会长(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侯若洪 会长(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

柳   强(清华大学)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常国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郭春雨(深圳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曹子峥(鹏城实验室)

李平雪(北京工业大学)

侯   静(国防科技大学)

董   俊(厦门大学)

董世运(装甲兵工程学院)

方晓东(深圳技术大学)

冯   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高春清(北京理工大学)

郭海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刘雪明(东南大学)

刘兆军(山东大学)

刘   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刘文军(北京邮电大学)

李剑峰(电子科技大学)

罗正钱(厦门大学)

梁厚昆(四川大学)

李志远 (华南理工大学)

梁晓燕(上海光机所)

毛庆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毛   东(西北工业大学)

庞   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秦冠仕(吉林大学)

史   伟(天津大学)

沈永行(浙江大学)

沈德元(江苏师范大学)

隋   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吴   健(华东师范大学)

王   浟(西南物理技术研究院)

王雨雷(河北工业大学)

王天枢(长春理工大学)

王安帮(广东工业大学)

吴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玄洪文(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

徐善辉(华南理工大学)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谢国强(上海交通大学)

延凤平(北京交通大学)

闫培光(深圳大学)

姚宝权(哈尔滨工业大学)

颜学庆(北京大学)

张金伟(华中科技大学)

郑   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全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

周桂耀(华南师范大学)

张明江(太原理工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李学金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刘丽炜 教授(深圳大学)

孙小卫 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宋清海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

杨   军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张庆茂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陈振强 教授(暨南大学)

吴   旭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王天武 教授(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

闫星辰 主任(广东省科学院)

周国富 首席科学家(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牛增强 副董事长(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高云鹏 理事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

刘国良 董事总经理(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

董建文(中山大学)

董国平(华南理工大学)

付红岩(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郭晓杨(深圳技术大学)

贺新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何   俊(深圳大学)

黄冬梅(香港理工大学)

吉恩才(密尔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李   璞(广东工业大学)

李   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廖常锐(深圳大学)

林   迪(广东工业大学)

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

刘   星(深圳技术大学)

孙敬华(东莞理工学院)

田劲东(深圳大学)

韦小明(华南理工大学)

汪滢莹(暨南大学)

文   侨(深圳大学)

吴国荣(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

王学文(武汉理工大学)

吴勇华(江门市智能激光技术研究院)

徐   毅(广东工业大学)

杨玲珍(太原理工大学)

赵楚军(湖南大学)

赵承良(苏州大学)

张新海(南方科技大学)

张瑞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大会秘书长:

卢冰文 副主任 (广东省科学院)

韩海年 研究员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程慧云 副秘书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张建敏 秘书长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

戚  燕 秘书长 (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张大勇 副主任 (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邵  火 秘书长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大会副秘书长:

许长文(深圳大学)

欧阳德钦(深圳技术大学)

何   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李留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

 

 

 大会报告

 

  • 戴琼海 院士(清华大学)

  • 孙洪波 教授 (清华大学)

  • 高云峰 董事长(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阮双琛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 Beat Neuenschwander(瑞士光学和显微学会光学分会会长)

 

 

专题方向

 

 

专题方向一:半导体激光与先进光电子器件

专题主席:王兴军(北京大学)

专题共主席戴道锌(浙江大学)、宋清海(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谢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秘书:贾志伟(太原理工大学)、杨成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 戴道锌(浙大)高性能锗硅光电探测器及应用

  • 陆凌(中科院物理所)Topolog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 王兴军(北大)光子集成芯片与信息系统

  • 王浟(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Quantum Dots and their Frontier Applications

  • 张建军(中科院物理所)硅基单片集成量子点激光器研究进展

  • 董建文(中山大学)基于拐角态微腔/能谷波导的拓扑光子器件

  • 郭旭涵(上海交通大学)硅基单片集成激光器

  • 李科(鹏城实验室)E-O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s transmitter operate at 300Gb/s and beyond

  • 沈力(华中科技大学)片上多波段集成光电子器件

  • 舒浩文(北京大学)待定

  • 王瑞军(中山大学)面向光通讯与传感应用的光电混合集成芯片

  • 巫江(电子科技大学)基于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的高性能激光器设计与制备

  • 谢鹏(上海光机所)集成光芯片与光子计算技术

  • 徐科(哈工大)2微米波段硅光器件研究进展

  • 杨成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面向集成器件的中红外半导体光源研究

  • 杨先光(暨南大学)莲藕丝光波导器件

  • 杨跃德(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微腔混沌激光器研究

  • 张斌(中山大学)硫系玻璃基光子集成器件与应用

  • 张晗(深圳大学)新型主/被动调制超快激光技术研究

 

 

专题方向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和系统

专题主席:王璞(北京工业大学)

专题共主席:胡明列(天津大学)、王鹏飞(哈尔滨工程大学)、周时凤(华南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林迪(广东工业大学)、欧阳德钦(深圳技术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常国庆(中科院物理所)基于超快光纤激光与多通腔压缩的高次谐波驱动光源

  • 冯衍(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光纤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

  • 胡明列(天津大学)智能辅助的飞秒激光技术及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应用

  • 刘雪明(东南大学)超快光信号测量

  • 唐定远(深圳技术大学)超快矢量孤子光纤激光器

  • 周朴(国防科技大学)高功率光纤激光:回顾与展望

  • 程辉辉(厦门大学)GHz超快光纤激光器

  • 付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中波红外空芯光纤传能激光研究现状与进展

  • 郭波(哈尔滨工程大学)全光纤激光及其海洋应用

  • 郭春雨(深圳大学)中红外高功率超快光纤激光器研究

  • 郭晓杨(深圳技术大学)CFBG的刻写、测量以及在飞秒激光器中的应用

  • 黄冬梅(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扫频激光器及其应用

  • 黄国溪(公大激光)高功率光纤绿光研究及应用进展

  • 金东臣(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0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 林迪(广东工业大学)多芯光纤皮秒脉冲放大相干合束

  • 罗正钱(厦门大学)新型可见光稀土光纤激光技术进展

  • 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920nm高能量飞秒脉冲掺钕光纤激光器

  • 杨佩龙(宁波大学)全光纤中远红外激光系统及关键元器件研制

  • 赵楚军(湖南大学)高功率中红外光纤激光的调制与调谐

  • 赵磊(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高能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光源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 赵齐来(华南理工大学)超低强度噪声单频光纤激光器

 

 

专题方向三:先进晶体材料、器件和全固态激光器

专题主席:冷雨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专题共主席郑耀辉(山西大学)、李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朱江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秘书:周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刘星(深圳技术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陈振强(暨南大学)单模LD泵浦混合铝酸盐晶体飞秒激光器研究

  •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待定

  • 刘涛(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通信波段超稳激光器及其光纤授时中的应用

  • 朱晓(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的“势”与“务”

  • 鲍桥梁(南京科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光琢万物:材料学人的追光之路

  • 陈飞(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光学研究所)大能量皮秒碟片激光器研究进展

  • 代世波(暨南大学)高功率纳秒脉冲单纵模金刚石拉曼激光技术研究

  • 邓淞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质强光光学元件

  • 段小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单掺Ho全固态2微米激光研究进展

  • 李刚(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片激光技术

  • 李少荣(大族激光)大族激光薄片超快激光器及应用

  • 刘柯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直接液冷Yb:YAG薄片激光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 刘星(深圳技术大学)大能量千瓦超快碟片激光技术及核心器件研究进展

  • 卢华东(山西大学)高功率低噪声全固态单频连续波激光器

  • 彭宇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百瓦毫焦耳级固体飞秒激光研究进展

  • 田文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功率GHz飞秒激光

  • 汪莎(四川大学)基于激光散斑的智能锁模技术

  • 王庆(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基于Cr: ZnSe/ZnS的可调谐单频及飞秒中红外激光器

  • 王雨雷(河北工业大学)短脉冲高能高功率激光技术及应用

  • 张锦龙(同济大学)超快激光薄膜研究进展

  • 徐晓东(江苏师范大学)高熔点稀土氧化物晶体的生长和性能研究

  • 张百涛(山东大学)高功率大能量皮秒激光器及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片技术研究

  • 张超凡(国防科技大学)真空深紫外激光空间分辨检测与显微辅助

  • 张星(福晶科技)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器件工程与产业化的一些思考

  • 周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超快碟片激光技术及其核心器件研究进展

 

 

专题方向四:非线性频率变换激光及太赫兹技术

专题主席: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

专题共主席刘伟伟(南开大学)、王兆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徐世祥(深圳大学)

专题秘书:孙敬华(东莞理工学院)、田文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刘开辉(北京大学)二维材料光学晶体

  • 田震(天津大学)太赫兹光声效应探索

  • 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自旋光电子学太赫兹辐射物理及应用研究

  • 白振旭(河北工业大学)高功率单频金刚石拉曼激光器

  • 蔡懿(深圳大学)基于光谱剪切干涉的高精度超短脉冲激光测量技术

  • 曾选科(深圳大学)涡旋泵浦的光参量放大成像技术

  • 陈学权(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太赫兹超宽带偏振调控技术与应用

  • 范锦涛(天津大学)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的光参量振荡器多元化发展

  • 黄志远(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宽带可调谐超快紫外光源

  • 金钻明(上海理工大学)基于超快光谱的拓扑材料光电特性研究

  • 刘阳阳(华中科技大学)少周期红外光电场的测量技术研究

  • 刘一州(山东大学)面向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成像的光纤光学参量振荡器研究

  • 彭宇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红外超强超短激光及其光场调控技术研究

  • 宋立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超快激光的强场太赫兹研究

  • 孙敬华(东莞理工大学)多过程宽带非线性准相位匹配晶体设计及应用

  • 魏东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分子结构和构象变化热力学太赫兹光谱技术研究

  • 玄洪文(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高功率固体深紫外激光

  • 张东方(上海交通大学)强场太赫兹驱动超快电子源

  • 张泽宇(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太赫兹发射光谱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赵俊清(深圳技术大学)高功率光纤激光泵浦的中红外参量转换光源

  • 赵研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重频PW激光系统建设进展

  • 邹达(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紫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专题方向五:超快激光及频梳

专题主席:滕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付玉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文雪(华东师范大学)、武腾飞(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专题秘书:叶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王金章(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梁晓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高重频超快激光及其应用

  • 李平雪(北京工业大学)近红外及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器研究进展

  • 刘文军(北京邮电大学)制造用高功率紫外飞秒激光器应用研究

  • 吴冠豪(清华大学)双光梳测距仪器及应用

  • 辛明(天津大学)基于低功率超快激光的高精度定时探测技术

  • 薛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激光光电场调控技术与高性能孤立阿秒脉冲

  • 曹凯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时空整形超快激光高效率高质量制备表面纳米结构

  • 陈玮冬(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19-fs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克尔透镜锁模镱硼酸锶钇激光器

  • 曹士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时间频率计量与飞秒光学频率梳

  • 顾澄琳(华东师范大学)光学频率梳光谱技术

  • 侯玉斌(北京工业大学)重频灵活可调超短脉冲产生技术以及基于棒状晶体的高功率超短脉冲放大技术研究

  •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面向微波光子电磁频谱感知的光频梳技术研究

  • 李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保偏线型腔锁模光纤激光器

  • 李灿(国防科技大学)全光纤超快激光啁啾脉冲放大及相干合成。

  • 刘伟(中山大学)基于色散管理多通腔的脉冲压缩及波长转换

  • 毛东(西北工业大学)光纤激光时/空调控

  • 孟祥昊(北京工业大学)多波长宽带可调谐飞秒激光器

  • 邵晓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稳定度掺镱光纤光学频率梳及光梳应用研究

  • 王楠(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钛宝石驱动激光进展与激光显微成像技术

  • 文侨(深圳大学)高光束质量超快激光器及关键技术

  • 徐露(华中科技大学)高功率超快红外激光

  • 闫明(华东师范大学)光纤光梳与时频域高分辨光谱

  • 杨瑟飞(解放军总医院)基于界面拓扑抗磨损机制的牙科种植体载药缓释系统的构建

  • 张晓世(云南大学)亚阿秒激光和5D纳米成像

  • 张颜艳(西北工业大学)All-silica fiber laser emitting two-octave frequency combs

  • 赵智刚(山东大学)超快激光与真空紫外光源

  • 钟诗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量OPCPA激光驱动的孤立阿秒脉冲产生

  • 朱江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功率高重频全固态飞秒激光放大技术

 

 

专题方向六:激光光场调控技术

专题主席:蔡阳健(山东师范大学)

专题共主席袁小聪(深圳大学)、陈树琪(南开大学)、詹其文(上海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赵承良(苏州大学)、杨煜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邀请报告(音序)

  • 杜路平(深圳大学)光学斯格明子

  • 付神贺(暨南大学)微纳结构光场产生、传输与调控

  • 胡毅(南开大学)自驱动光场调控及应用

  • 蒋仕彬(杭州银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脉冲光纤激光助力非金属材料微纳加工

  • 路翠翠(北京理工大学)基于人工规范场的拓扑光子器件

  • 杨佳苗(上海交通大学)DMD高速高精度光场调控技术及应用

  • 郑远林(上海交通大学)基于波前整形方法的散射光场调控研究

  • 曹 前(上海理工大学)时空光场全息调控

  • 段潇洋(北京理工大学)基于二维半导体的动态微纳激光器

  • 范广宇(上海理工大学)Harnessing Extreme Spatiotemporal Solitary Light Source and its Applications

  • 冯 甫(之江实验室)The single-coil light springs generated by direct spatiotemporal manipulation

  •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光束轨道角动量调控与识别

  • 顾 兵(东南大学)非线性光力和三维光镊研究

  • 黄凯凯(浙江大学)时空涡旋在分数系统中的动力学研究

  • 李鹏(西北工业大学)基于超表面的光场多维调控及应用

  • 刘军(深圳大学)新型光纤激光及其光场调控研究

  • 刘文玮(南开大学)多功能电介质超构表面及其光信息激射研究

  • 卢兴园(苏州大学)随机涨落涡旋光场的产生、测量及应用

  • 罗海陆(湖南大学)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原理与应用

  • 亓云轩(神锋(苏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高功率脉冲固体激光器光束质量控制研究

  • 孙  彪(杭州奕力科技有限公司)国产化飞秒激光器及其应用

  • 谢振威(深圳大学)光场调控的新维度:宇称及拓扑态研究

  • 杨元杰(电子科技大学)涡旋光的产生及应用

  • 张武虹(厦门大学)光子多自由度调控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 张子龙(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结构光束的生成变换及应用

  • 赵丽娜(山东师范大学)基于腔内调制的结构光场产生

 

 

专题方向七: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专题主席:刘敏(广东省科学院)

专题共主席史玉升(华中科技大学)、孙洪波(清华大学)、王成勇(广东工业大学)、闫星辰(广东省科学院)、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

专题秘书:卢冰文(广东省科学院)、刘可为(深圳技术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Claude Phipps (Photonic Associates, LLC)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of Laser Ablation Propulsion vs. Pure Photon Propulsion

  • 程光华(西北工业大学)超快激光毫-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 史玉升(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王成勇(广东工业大学)难加工材料零件全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

  • 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复合电化学表面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 闫星辰(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激光增材制造钽医疗器械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 高世一(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与发展

  • Hanlin Liao(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LERMPS实验室)Short wavelength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highly reflective metal materials

  • 何俊(深圳大学)飞秒激光直写蓝宝石光纤光栅及高温多物理场传感应用

  • 黄文华(南方医科大学)多学科融合构建增材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平台

  • 刘志远(深圳大学)激光增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协同调控

  • 罗又辉(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型激光光源在焊接领域的应用优势与前沿探索

  • 陶雄兵(东莞盛雄激光设备有限公司)200瓦皮秒绿光在Bc电池大面积图形化大光斑高速开膜应用

  • 王春明(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清洗工艺研究及典型应用

  • 王聪(中南大学)一体化增透光学窗口的设计及其超快激光制造方法研究

  • 王迪(华南理工大学)激光选区熔化多材料成形方法、装备与工艺

  • 王启伟(暨南大学)现场快速支援激光增材再制造装备、工艺与材料

  • 王翘(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焊接技术在电池行业的应用

  •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超快激光制备薄膜型超构表面:方法与应用

  • 张磊(南开大学)面向先进光刻的团簇材料

  • 张群莉(浙江工业大学)多热源复合激光固态相变技术研究进展

  • 张屹(湖南大学)碳化硅晶圆皮秒激光改质加工机理与微结构检测

  • 朱强(南方科技大学)高裂纹敏感性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

  • 曾晓雁(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火焰复合切割金属厚板技术

征文方向:

  • 激光增材制造

  • 激光微纳加工

  • 激光焊接

  • 激光表面工程

  •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其它激光制造技术

  

 

专题方向八:激光通信技术

专题主席:忻向军(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共主席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汪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专题秘书:李璞(广东工业大学)、苏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周桂耀(华南师范大学)多芯Er3+/Yb3+共掺微结构光纤及放大器的研究

  • 周时凤(华南理工大学)宽带光放大用特种玻璃光纤研究

  • 陈书青(深圳大学)结构光模分复用光通信技术与器件

  • 邓磊(华中科技大学)面向高速IMDD系统的光学多径干扰损伤研究与消除

  • 董泽(北京理工大学)面向高速光传输的联合信道编码调制与均衡技术

  • 侯维刚(重庆邮电大学)基于无源超表面的空间激光互连

  • 黄新宁(扬州大学)高速激光链路全光数据接入技术

  • 江宁(电子科技大学)基于矢量光场调控的抗湍流空间混沌光通信

  • 孔美巍(同济大学)应用于东海海洋观测网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 李建平(广东工业大学)多维复用光传输技术研究

  • 林锦添(中科院上光所)高品质薄膜铌酸锂光学微腔制备及非线性光学研究

  • 刘博(国防科技大学)量子纠缠分发及其应用

  • 孙彩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

  • 王天枢(长春理工大学)激光通信链路快速建立技术

  • 文峰(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星间激光通信的光信号处理技术

  • 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卫星互联网星载小型化激光通信终端技术

  •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超高速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相干接收芯片

  • 杨健(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激光通信技术在空天基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 杨彦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基于相干前向光传输的振动传感及定位技术

  •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大容量高动态卫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 郑吉林(陆军工程大学)基于量子噪声随机加密的物理层安全光通信系统实现方法研究

  • 程孟凡(华中科技大学)体制兼容的光网络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征文方向:

  • 光纤通信器件、技术及系统

  • 空间通信器件、技术及系统

  • 水下通信器件、技术及系统

 

 

专题方向九:光子传感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王义平(深圳大学)

专题共主席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徐飞(南京大学)、杨军(广东工业大学)、朱涛(重庆大学)

专题秘书:何俊(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郭 团(暨南大学)电池原位光纤传感研究

  • 江俊峰(天津大学)高分辨率光纤回音壁模式微腔传感研究

  • 靳 伟(香港理工大学)光纤光热/光声光谱气体传感技术

  • 王义平(深圳大学)极端环境光纤传感关键技术及应用

  • 余  刚(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光纤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龚朝阳(重庆大学)面向复杂生物环境的新型光纤微腔传感技术

  • 贾志泰(山东大学)极端环境传感用单晶光纤设计及制备研究

  • 姜碧强(西北工业大学)光纤光栅集成器件及其信息感知技术

  • 李   健(太原理工大学)新型混沌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

  • 廉正刚(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特种光纤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进程

  • 梁贻智(暨南大学)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光声成像

  • 廖常锐(深圳大学)基于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的光纤端面功能集成技术

  • 齐鹏飞(南开大学)飞秒光丝激光雷达与电离辐射探测

  • 孙琪真(华中科技大学)探析海洋世界的光纤“水下之耳”

  • 谈宜东(清华大学)面向先进制造的高精度激光雷达3D成像技术

  • 王 琦(东北大学)气体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与智能算法研究

  • 肖 浩(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

  • 谢玮霖(北京理工大学)光锁相扫频及其在光频域反射技术中的应用

  • 于 洋(国防科技大学)水下智能机械手多模态传感器及交互感知技术研究

  • 朱精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及应用

征文方向:

  • 光纤传感器件与应用

  •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激光雷达与探测技术

  • 集成化光子传感芯片

 

专题方向十:激光生物医疗技术

专题主席:屈军乐(深圳大学)

专题共主席邱海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魏勋斌(北京大学)、杨思华(华南师范大学)、张先增(福建师范大学)

专题秘书:庞利辉(西安交通大学)、陈钰(深圳大学)、李留柱(中国光协激光应用分会)
邀请报告(音序)

  • 黄国亮(清华大学)微纳科技及其在精准中西医疗中的应用

  • 赖溥祥(香港理工大学)High-resolution deep-tissue optics through photoacoustics and wavefront shaping

  • 李长辉(北京大学)用光奏响生命之歌-光声成像技术介绍

  • 刘丽炜(深圳大学)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

  • 魏勋斌(北京大学)近红外光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症

  • 朱锐(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冷激光消融在血管介入手术中临床价值及创新趋势

  • 陈郁(福建师范大学)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评估移植肾脏活性

  • 金龙(暨南大学)光纤激光超声传感与光声成像

  • 金欣(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分辨微型光场显微关键技术研究

  • 刘成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快速光声成像及应用

  • 刘承宜(华南师范大学)肿瘤基因表达不稳定性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

  • 马骋(清华大学)光声计算断层成像在脑科学和外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 庞利辉(西安交通大学)临床需求导向的激光技术医学应用研究

  • 孙怡雯(深圳大学)太赫兹辐射诱导小鼠抗焦虑行为及机制研究

  • 唐建波(南方科技大学)High-Throughput Serial Sectioning OCT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 for Comprehensive 3D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Soft Tissues

  • 王凯歌(西北大学)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DNA单分子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奚磊(南方科技大学)Double spiral resonant MEMS scanning for ultra-high-speed miniaturized optical microscopy

  • 谢中建(深圳市儿童医院)光电多模态肿瘤治疗技术

  • 闫培光(深圳大学)面向生物成像与医疗的超快激光技术

  • 周非凡(海南大学)脑膜淋巴管光学调控与监测

 

 大会致辞(拟)

 

1.广东省政府领导致辞

2.深圳市政府领导致辞

3.应明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

*以上排名不分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

 

-主办方介绍-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科学院也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简称“两院”)机关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于1956年筹建,1958年12月成立。1961年广州分院与武汉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销。1978年5月恢复广州分院。广东省 科学院于1978年1月成立。两院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1个为合作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合作建设)、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公共实验室5个。建有野外工作站(台)18个,其中国家重点台站7个。拥有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13个、海洋科学考察船3艘。图书期刊总藏量100多万册。 两院拥有硕士二级学位培养点38个,博士二级学位培养点2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2010年在学研究生1910人。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地区的激光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进一步促进我省激光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与合作氛围,在广东省民政厅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13年11月29日组建成立了“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协会是由广东地区从事激光行业相关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应用、服务等经济组织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本会登记管理机关为广东省民政厅。本会接受广东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

-会议门票-

票种名称 价格 原价 票价说明
会议门票 ¥2000 ¥2000 参会注册费含会议资料费等,会议期间住宿费用自理,峰会门票:¥ 2000/人 ,峰会所有主题演讲、会刊资料、午餐、茶歇,以及所有会议服务资源。

-场馆介绍-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
会议标签:

激光 激光制造

温馨提示
酒店与住宿: 异地参会客户请注意,为防止会议临时变动,建议您先与活动家客服确认参会信息,再安排出行与住宿事宜。
退款规则: 活动各项资源需提前采购,购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换人参加。

相关会议

分享到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