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详情 |
中国大陆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新特提斯洋构造带)交汇区,是全球地震频发的区域之一。2023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主要发生欧亚地震带(新特提斯洋构造带),2023年8月在山东德州平原县发生 5.5 级地震。2024年伊始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发生了能登 7.6级地震,20天后在我国新疆就发生了7.1级地震。复杂多变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形势尤其是中国东部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关注。针对当前地震形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海南省地震局将于2024年8月中旬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议”。
会议|主题
会议的主题是“孕震环境、地震过程、介质变化、临震特征、信号捕捉、异常提取与临震预报的瓶颈问题”。
会议|交流的内容与形式
本次学术交流内容设以下13个专题:1.新特提斯洋及中东亚壳幔动力过程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意义;2.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多尺度结构和动力学环境;3.构造演化、地表过程与地震活动;4.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带的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5.强震短、临预测/预报新理论、新方法探索;6.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地震及其相关链生灾害的监测与风险评估;7.数值地震预测方法的实现途径研究;8.地震孕育准备过程各阶段多途径观测异常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报的贡献;9.微震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报方法及应用;10.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的甄别、判定与相互关系;11.全球7级以上地震对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12.近期显著地震案例总结;13.地震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的传承、科学普及与传播。
本次学术交流设置口头报告(oral)和张贴报告(poster)两种方式。口头报告分大会邀请报告(40分钟)、专题邀请报告(20分钟)和一般专题报告(15分钟),口头报告语言为中文。张贴报告(幅面尺寸:宽1.0米*高1.2米以内)不限制语言形式,中、英文皆可并鼓励英文形式。口头报告人若需同时提供张贴报告,请在回执备注中予以说明。若有监测仪器产品需要展示,请提前告知会务组。
本次交流还将安排1小时的大会讨论和1天的古地震发震断裂重大建筑抗震设防技术和城市火山现今活动监测网络的野外及室内科普实训。大会讨论(Panel)的主题是: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讨论期间每人每次限时发言不得超过3分钟,但可间隙取得多次发言机会。跨过古地震发震断裂重大建筑抗震设防技术和城市火山现今活动监测网络的野外及室内科普实训已纳入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的科学传承与科普活动2024年度培训计划,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现场讲授相关最新研究进展,鼓励与会代表积极参与。
会议|组织机构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主办,海南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普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博鳌防灾减灾大会防灾减灾人工智能国际论坛,海南省地震学会,华南地震(期刊),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等单位与机构协办。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海南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
会议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
01
学术交流时间、地点与会议日程
本次学术交流将于2024年8月13日在海口市海南宝华海景大酒店报到,8月14-15日开展室内学术交流,8月16日开展古地震发震断裂与火山活动监测网络的科普实训,8月17日上午疏散。
02
会议注册与食宿
学术交流期间食宿费用自理,住宿统一安排。对与会正式职工代表收取注册费2200元,学生代表收取注册费1800元,用于会议征文出版,交流场地、设施租赁等费用支出。
票种名称 | 价格 | 原价 | 票价说明 |
相关会议
2025-04-16北京
2025-04-24沈阳